当前位置:首页 / 高手进阶

乐不思蜀是谁的故事?这个典故怎么来的?

作者:佚名|分类:高手进阶|浏览:64|发布时间:2025-11-19

乐不思蜀是谁的故事?这个典故怎么来的?

乐不思蜀,这个成语源自中国古代三国时期的一个故事,讲述的是蜀汉后主刘禅在亡国后仍然沉溺于享乐,不愿思考国家大事的荒唐行为。这个故事不仅反映了刘禅个人的性格缺陷,也成为了后世批评那些沉溺于享乐、不思进取之人的典故。

一、乐不思蜀的故事背景

1. 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

三国时期(公元220年-280年),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动荡不安的时期。当时,汉朝末年政治腐败,民不聊生,导致黄巾起义爆发。随后,曹操、刘备、孙权三方势力崛起,形成了魏、蜀、吴三国鼎立的局面。

2. 刘禅的生平

刘禅,字公嗣,蜀汉后主,公元223年继位,公元263年蜀汉亡国。刘禅在位期间,国家政治腐败,民生凋敝,最终导致蜀汉被魏国所灭。

二、乐不思蜀的故事经过

1. 刘禅继位

刘禅继位后,国家政治腐败,民生凋敝。他本人性格懦弱,不思进取,沉迷于享乐。在位期间,他宠信宦官黄皓,导致朝政更加混乱。

2. 魏国进攻蜀汉

公元263年,魏国大将军邓艾率领大军进攻蜀汉。刘禅在战事不利的情况下,竟然下令投降,将蜀汉的都城成都拱手相让。

3. 刘禅降魏后的生活

刘禅降魏后,被封为安乐公。他仍然沉溺于享乐,不思进取。据《三国志》记载,刘禅在魏国期间,曾与司马昭宴饮,司马昭问他:“你思念蜀汉吗?”刘禅回答:“在此不思蜀也。”

三、乐不思蜀典故的流传

1. 成语的形成

“乐不思蜀”这个成语,就是从刘禅降魏后的生活经历中提炼出来的。它用来形容那些沉溺于享乐、不思进取的人。

2. 后世影响

“乐不思蜀”这个成语,成为了后世批评那些沉溺于享乐、不思进取之人的典故。同时,它也警示人们要珍惜国家、民族利益,努力奋斗,不能沉溺于享乐。

四、相关问答

1. 乐不思蜀的故事发生在哪个时期?

答:乐不思蜀的故事发生在三国时期。

2. 刘禅是哪个国家的皇帝?

答:刘禅是蜀汉的皇帝。

3. 乐不思蜀这个成语的由来是什么?

答:乐不思蜀这个成语源自刘禅降魏后的生活经历,用来形容那些沉溺于享乐、不思进取的人。

4. 乐不思蜀这个成语有什么寓意?

答:乐不思蜀这个成语寓意着要珍惜国家、民族利益,努力奋斗,不能沉溺于享乐。

5. 乐不思蜀这个成语在现实生活中有哪些应用?

答:乐不思蜀这个成语在现实生活中常用来批评那些沉溺于享乐、不思进取的人,提醒人们要珍惜时光,努力奋斗。

(责任编辑:佚名)